2)第583章 进军_海上升明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了。

  博山虽然设县,但四面环山,地寡土瘠,上下四等地也不过七万多亩,其中上中两等地只有一万七,农业收入连百姓口粮都难满足,但是这里山多也矿多,煤铁铅等矿产多,在明代时,因处山区偏僻,所以私采矿产业很发达,几户人家,三五条镐,几盏灯,数条绳,一架轱辘,就能开采煤,所以这里有大量的私产小矿和大量的矿工。

  私矿业发达,还带动这里的陶瓷窑业,靠近煤层的黏土是重要的烧瓷材料,而煤又是烧瓷良好的燃料。

  颜神瓷器价格便宜,质地坚硬,在山东很有市场。

  神策军进驻颜神镇、青石关后,这里很快恢复往日热闹,甚至因为迁都登州,还使的这里越发的兴盛了,朝廷对矿业、瓷窑等工商业的支持,更是让这里达到一个新高度。

  大量的山东难民涌入后,朝廷又在这边招聚流民屯垦,推广种植玉米、土豆、红薯、高粱等,漫山遍坡也到处种上了杂粮,又有从青岛、莱州、海州等地不断运来的粮食,极大的让这里兴盛起来。

  所以不仅颜神镇,就是相邻济南边境上的这些乡村,都非常拥护大明。

  今年两度起蝗虫,夏季还涨过次大水,黄泛区一片泽国,百姓受灾不小。

  而大明积极救灾,尤其是还发布命令,鼓励百姓捕蝻灭蝗挖虫卵,运粮过来向灾民们收购蝗虫蝻、蝗虫卵。

  以粮易蝗,也可以换钱。

  蝗蝻三斤,给粮一斤。蝗卵一斤,给粮三斤。

  还到处派人去传播捕蝗灭蝗的办法,如在淹过水的河滩地挖开土找虫卵,在蝗虫刚出卵的蝻虫阶段,利有他们趋光、不会飞等特殊,挖沟、烧火等方式引诱,然后用网捕捉,拿水浸死,再晒干,拿去换粮。

  绍天朝不仅在清占区边境上设立收蝗点,还派人深入清占区的山东河南各地收蝗。

  蝗虫能换粮,对于那些百姓来说,谁不高兴,在这刺激下,本来动荡混乱的中原,是很难有效组织灭蝗的,但最终却硬生生的在绍天朝的这种蝗粮交换下给控制住了,虽各地零星起蝗,却没形成席卷中原的特大蝗灾。

  要不然,孝妇河连接这些玉米哪还有收获,蝗虫最喜欢吃这些青了。

  路边采玉米的农民看到赵小楼他们经过,还特意跟他们笑着打招呼,要他们去摘些玉米。

  李宝泉摆手。

  天天训练,不仅练武艺,也总是强调军纪,可没人敢随便拿百姓的东西。

  那农民见他们不去摘,直接就背了筐过来,直接往他们怀里塞,搞的他们连连推辞,你推我让的。

  “怒发冲冠,唱!”刘队副带着大家唱起歌,继续行军。

  秋日里,孝妇河边山道上,红色戎服的明军御营神策军犹如火龙蜿蜒而行,在这金黄的深秋里添了一抹重彩。

  赵小楼他们抵达西村时,上面传来命令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