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92章 189.专辑首发!_谈个恋爱就出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近它,而是远离它”(《片断》第16页)。这里要表明的是——克尔凯郭尔时常提及这一点:个体被如此疏远,这不是偶然的或暂时的无能为力;相反,他自己要为这种状况负最主要的责任。确切而言,我们可以把该状况说成是一种“罪过”——个体不仅“处于真理之外”,而且对待真理的态度是“论辩性的”。由此可以引出两件事情。首先,既然个体不会拥有这种意义上的真理,那么只能从外界将这一真理赋予他。其次,如果要认识真理,个体就必须改变自己内在的观点,否则,自身的堕落和盲目会阻止他获得真理。然而,如果说有个教师既能够帮助学习者认识真理,又能够向他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,那么,这个教师不可能是另一个人:他只能是上帝。

  如果有谁不仅将真理传达给学习者,而且向他提供理解真理的条件,那么这一位就不仅仅是教师……如果说有谁要做到这一切,那只能是上帝本人。

  (《片断》第18页)

  不过,在传送真理的同时,不能通过吓唬或迷惑的方式来征服学习者,因为这样的话,学习者就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,这样也没有给他选择的自由,而是使他出于类似恐惧的外部因素而去接受真理。相反,在被呈现的时候,真理应该是以平等的姿态与他进行平等的交流,这就意味着上帝不得不以人形现身在他面前。换言之,我们面对的是基督教关于道成肉身的观念。

  这一观念是自相矛盾的。在克尔凯郭尔看来,它表现了他所称的“绝对的自相矛盾”。因为该观念要求我们相信,在某一时刻,外在之物进入时间领域,表现为有限存在之种种局限性。这显然是不可能的,它不可能被纳入人类思维和理解力的限度之中。因此,在理性看来,它肯定是“令人不快的”,理性会“觉得它无法想象,自己也无法去发现它,并且即使听到关于它的述说,也不可能理解”(《片断》第59页)。不过,该观念依然构成信仰的恰当目标,这只能进一步肯定莱辛已经清楚看到的问题:信仰和理性无法和解,二者必有其一作出让步。留在理性这一层面就是决心拒绝这一自相矛盾;从这一观点来看,它是一种“荒唐”。另一方面,一旦理性范畴被放置一边,信仰便抛头露面,个人进行“跳跃”,承认教师所要求的特殊品格。不过,克尔凯郭尔坚称,这一跃必须在教师的辅助下才能实现。它以他所称的“条件”为前提,因为,除非学习者的本质在神恩下发生转变,否则便无法完成这一“跳跃”。不这样想的话,就相当于认为他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堕落的力量去认识真理——这一点已经遭到否定。由此,我们可以说,有两个自相矛盾的“时刻”——道成肉身的时刻和信仰的时刻;第二个时刻与第一个时刻是相互关联的,两个都必须被视为“奇迹的”:

  不过这样一来,信仰难道不是和那个自相矛盾一样自相矛盾吗?一点也没错。除此之外,它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