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06章 龙武_海上升明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他更加的赏识看重,这位年轻的农民军将领,不识得多少字,却知晓忠义。

  “陛下,臣有一事不吐不快,请陛下提防峒贼张安,此人在御前便敢顶撞忤逆陛下,还口出不逊,满情怨愤,回头肯定会谋乱做逆。

  峒贼本就叛服不常,须得小心放虎归山,以为后患。”

  朱定国年轻,但在西军中征战多年,见识过多少言而无信的反军头领,那种背后捅刀子的事,在农民军中太常见了,甚至张献忠本就是个反复无常的代表。

  峒贼在明代其实是个挺特别的群体。

  朝廷也称他们为峒蛮,张安和他的龙武新军,其实是南赣贼,朝廷称他们为峒贼,不过他们并不是侗家。

  早年王阳明为南赣巡抚剿匪,剿的其实正是这群人。

  这群人成份比较复杂,是活跃在江南福建广东湖南四省交界的那片山区的一群人,有畲人、猺人也有客家人、汉人等等。

  在明中期的时候,江西赣南地区,当时地广人稀,有的地方几十里都没有人家,跟当时湖北的郧阳那边差不多。

  而明中期灾荒不断,吏治腐败,各种苛捐杂税,地方上的鱼肉百姓,让许多百姓破产,为了逃避赋役,许多百姓就逃亡,成了流民。

  陕西河南湖北有百万流民涌入郧阳地区,而江西广东则有大量流民进入南赣地区。

  他们进入山区垦荒种地,甚至进山跟畲族人一样刀耕火种,在山里过着游耕射猎的生活,逃税避役,被朝廷称为流民。

  地方官为了征税,于是就进山编户征税,甚至拉人服役等,流民进山,生活也并不容易,朝廷各种赋役下来,百姓哪承受的了。

  于是继续抗税,官府便称他们为匪,派兵进剿,烧他们山上的房子,抓他们的人,于是这些人就联合起来反抗官府,不仅袭击官兵,还下山攻打城乡,劫掠富户,甚至抢劫商旅。

  整个南赣四省交界山区,就成了法外之地。

  朝廷越剿的厉害,匪乱就越严重。

  后来王阳明去做南赣巡抚,把四省的这些地区军政统归他管,王阳明没有单纯的剿,而是剿抚并用,并降低税赋,推行十家牌法,订立乡约等等手段,很成功的招抚了许多南赣匪,也新设了不少县乡,把动乱安定下去。

  不过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。

  因为治标没治本。

  本就是许多百姓负担太重,活不下去。

  到了明末,中原地区百姓都活不下去,造反的农民无数,南赣山里当然也不例外。

  许多早期移民过去的汉民,也就是客家人,还有明末时逃亡过去的内地百姓,加上地方上的畲族、猺人等少数部族,为了生存,于是纷纷又起来为盗了。

  当然,他们一般自称义勇,但剽掠乡里,抢劫大户商旅,肯定算不得什么义勇的。

  当初鞑子派金声桓等出兵江西,江西就有地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