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90章 自营皇庄_海上升明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地,剩下二百亩地,是入官,然后变价卖给这里原来的佃户。

  “这些都是咱们的佃户吗?”

  “嗯,白塔寺现在重新安置落户二百户人,有一千多人口,朝廷给他们变价售地,每户是变价卖了六亩地,除了我们庄上拿出来的二百亩地,还从周边的官田中拿出一千亩变价卖给他们,上田才做价三两,中田二两,下田一两,许十年偿还,先偿本,最后付息。”

  这种变价,相当于是零首付,十年分期,前十年还仅需要分期还本钱,到期才付息,利息也低,也就五个点,在这个时代,这样的购地方式和利息率,跟白送一样。

  对于朱以海来说,这是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,打破明末以来的土地严重兼并问题,能极大的缓解社会矛盾。

  表面上看朝廷把能收租的官田这般低价变卖,以后改收税,相差四五倍收入,但长远看是很划算的。

  现在白塔寺村的这二百户村民,也还有一些是原来的老佃户,甚至他们也还认识朱以海,毕竟这里以前是朱以海父子的庄田,他们每年都会来住上一些时间。

  皇帝把地变卖给他们,一户六亩,虽然还不够一家人温饱,可毕竟是有自己的六亩地,不足之处,皇帝也安排好了,皇庄的九百亩地,雇佣他们干活。

  朱以海没有直接佃租给他们,而是用的另一个模式,皇帝招募庄稼把头,做为庄子的管理者,下面也还有一些管理者,他们一起管理着庄园里的奴隶以及雇佣的村民耕种,在农忙的时候,还可以再临时雇佣一些短工。

  这样的雇佣模式,其实就是农场经营模式,比起招佃分包下去的模式,更容易发挥集体经营的一些优势。

  尤其是朱以海的这庄子,也不仅是种粮食,九百亩地,只种了五百亩粮,还是分别种麦、谷、玉米、大豆等,剩下的四百亩地,则会种花生油菜以榨油,种棉花、种桑种麻还种烟,庄子里还办了小榨油坊、碾米磨面坊,烤烟坊、纺织坊等加工产业。

  除了这九百亩地,盘龙山也附属庄园,是皇帝私产,所以山上又还种植了茶叶,以及多种果树和经济林。

  虽然山东土壤气候等种不出高品质的茶,但是种中低品质的茶还是没问题的,把荒山种茶,也不是有不错收益的。

  庄子里还养渔。

  总的来说,这是完全不同于一般家庭农业的集体农场的农业模式,不仅是种粮,还会搞经济种植、加工,甚至还有养殖业。

  养的牛、羊、猪、鸡、鸭、鹅,不仅能卖钱,而且重要的是粪肥能够肥田,增加粮食产量,而自家的山地荒坡种上红薯土豆玉米萝卜这些粗粮,又能很好的利用来养殖,进行经济最大化的转化。

  养殖场甚至还能搞繁殖,卖猪崽卖鸡崽等。

  相对来说,需要更多的技术和本钱,但很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