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11章 五侠带刀_海上升明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响彻天下,被称赞是跟为父伸冤的黄宗羲一样的忠孝名士。

  后来袁继咸复官湖北,傅山却无意仕途,选择留在三立书院讲学授课,闯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后,傅山便穿上朱红道袍,号朱衣道人,以示对朱明的怀念,坚决不向闯贼和东虏屈服,拒不接受招降授官。

  后来傅青主因与山西将领士绅密谋举义恢复,事泄而被迫逃亡,听闻浙东鲁王监国,积极进取壮志果决,于是便南来。

  听起来傅山好像就是一个书生,一个先生,但这位博学强识,不仅华夏的经史子集都精通,甚至连泰西传进来的各种学说,甚至是佛道基督新月等各种宗教也非常有钻研,还是一位医术了得的圣手。

  当然,他还是一位内家高手,且擅使剑,是一位剑术大家。

  五人在校场上各展所长。

  毕昆阳的铁枪,武君卿的花枪,褚复生的四平枪,王来咸的内家拳还有傅青主的剑。

  拳来剑往,枪风呼啸。

  五位高手在场上你来我往,这不是一对一的比武,而是五人乱斗,更加显本事。

  既要攻,更得防。

  打了好一阵,都没分出胜负,朱以海却看的直呼过瘾,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声鼓掌。

  “诸位,请收手。”

  “今日,五位大家比试,不分胜负,孤授卿等五品御前侍卫兼府军前卫教头。”

  府军前卫,本大明皇帝亲军二十六卫军之一,统领幼军、轮番带刀侍卫。最初是在永乐年间设,为皇太孙特选幼军,置府军前卫,统所二十五,最盛时统领数万幼军。

  明代宫廷侍卫由多种军伍混编而成,包括锦衣卫大汉将军、五军营叉刀围子手、三千营红盔将军、三千营明甲将军、勋卫、散骑舍人,以前府军前卫等卫带刀官等。

  除府军前卫的带刀官,其它的侍卫多是由勋戚子弟或具有仪仗职能的兵员充任。

  唯有府军前卫的带刀官直接从京卫一般军官中抽任,十分特殊。

  在明初,幼军本来并不专指府军前卫,而是指年轻军卒,本是年资浅无法参战而在卫所操习杂务者。

  但到永乐设府军前卫时,幼军就不是一样了,选取民间壮勇子弟,年及二十五六至三十者,不由世袭军户充任,这是一支年轻的募兵。

  当时称这支兵为六郡良家。

  这与当时形势有关,明成祖朱棣扫北,抽调大批府卫精锐士兵随驾,但又不愿意心爱的皇太孙的扈从侍卫规格降低,于是另招新兵保持规格。

  不过幼军当时虽数量多,但地位低,不过到后来,府前军卫的幼军也渐渐的驰废,仅留府军前卫带刀官侍卫职责。

  而如今朱以海的御营亲军,早不复用原来的那一套制度,上卫二十六卫也仅留几个用其名字而已,如旗手、羽林、金吾、勇士、勇卫等,但跟原来的早不同了。

  现在朱以海新设了府军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