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5章 糜烂_海上升明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也没那么宽,城没那么大,但生活气息很浓,尤其是这里临近台州湾,所以码头那边船更多,货更多。

  虽然风雨飘摇,时局动荡,但这里的百姓却也还在惯性的生活着,虽也有些缙绅士人商贾已经提前离开,但剩下的人依然还在重复着生活。

  没有战争动员,没有加强戒备防守。

  都说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

  海门卫这里的情况,让老朱觉对这营人马已经期望大大降低。

  吴凯有些吱唔着道,“末将协守海门一路,麾下协营三千人马,总共分成了前后左中右五营·····”

  老朱对这些话不感兴趣。

  直接打断他的废话,“吴卿,孤如今将你视我心腹肱骨,你便也无需跟孤说那些场面说,就直接说点最真实的情况。”

  吴凯暗暗打量老朱,这个年轻的鲁王给他非常不一般的感觉,大明崩溃灭亡之际,这样一位年轻的宗藩亲王,不仅拒绝降清,还不肯逃跑,而是勇敢的站出来即位监国抗清。

  他这小半天仔细观察打量,基本上确认了一个事实,这位鲁监国不是那种一时头脑发热想坐上至尊之位过把瘾的蠢人,也不是什么脑子一热什么都不顾的疯子。

  他行事有理有条,这绝对是个聪明人。

  想及此,吴凯也就很光棍的倒出了实情。

  海门卫城是当年防倭所筑,筑城后设海门卫,驻守军户,世代相袭镇守,海门卫本来是有五千六百人的,分了好几个所,由浙江都指挥使司指挥。

  后来因为倭寇袭扰,浙江沿海还新增了防倭六把总,六位把总相当于行都司级别,分领沿海诸卫。

  不过到了明中期以后,卫所制度就基本上已经崩溃糜烂不堪了。

  早年太祖设计的那一套朝廷不用花钱养兵,却有百万大军的卫所制度彻底坏了,卫所军田大多数被军官们侵占,卫所军士们则沦为军官们的佃户,日子苦不堪言,卫所军丁也疏于训练,根本打不了仗。

  嘉靖年间,倭乱严重,东南卫所不堪战,朝廷只好如北边一用开始采用募兵。

  浙江设立了镇倭总兵官,然后又分设了几路参将,如戚继光就是首任台金严参将,屯兵海门卫城,从台金严三个府下的各卫所,抽调精锐青壮军丁,甚至直接招募矿工、农民为兵。

  于是从卫所军,变成了营兵。

  戚继光这位参将统领的人马就是协守营兵,跟海门卫等原来卫所兵已经是两个不同体系了。

  营兵军官大多来自卫所军官,如戚继光本也是世袭卫所军官,再比如吴凯也是。

  吴凯的海门参将,正是戚继光台金严参将的沿袭,只是如今没有之前协守三府那么大地盘防区,只剩下了台州一府,并驻防海门。

  他麾下协营三千人马,也是从海门卫等卫所抽调以及招募来的,这些兵既有借调更多是招募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